|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丰城市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管理公开>回应关切>部门回应

“11.11”别光顾着“秒杀” 警惕冒充客服诈骗!

访问量:

关联稿件:

"11.11"来了很多朋友已经开始买买买了但网络上一些骗子也蠢蠢欲动他们假冒电商客服实施诈骗

最近一周丰城市发生冒充客服类诈骗案件明显增多

你是否接到类似电话

“您好,我是**平台客服”

“您是不是开通了**会员”

“您之前订阅了**服务”

“如不取消”

“后续每个月都会

从您账户中扣除相应费用"

……

自称是某平台客服打来的“贴心服务电话”

注意了!注意了!注意了!这极有可能是骗子冒充“客服”实施的诈骗扣钱是假,骗钱是真!

真实案例

一、冒充金融机构客服类诈骗

近日,丰城市一居民万某称自2024年10月04日开始,经常有人自称中国银联的工作人员通过Face Time给他打视频电话共享屏幕,告诉他将网络贷款转到微信微粒贷贷指定账户,可以不用还贷款。天下还有这么好的事,万某根据他们的操作发现确实可以隐藏微粒贷界面后,以为真的可以不用还钱,就按照他们的指示在各个平台上借钱,打入对方指定的账户,想要通过对方的账户,洗干净自己的贷款,实现自己空手套白狼的目的。万某先后转了七笔贷款给对方,一共431000元,结果全被骗走。

二、冒充微信客服类诈骗

骗子假冒微信客服,谎称“百万保障”业务到期,若不关闭该业务将每月扣费。骗子利用群众担心软件莫名扣费的心理,采用屏幕共享指导操作的方式,获取受害人银行卡号、支付账户密码等隐私信息,再通过屏幕共享获取受害人账户内短信验证码,便能轻易地转走受害人存款。

2024年10月22日,丰城市居民张某报警求助称:自己接到一个自称微信客服的电话,对方以开通腾讯微保业务会扣费为由与张某开启手机共享。客服以关闭腾讯微保业务为由让张某登入支付宝易捷加油和大润发app的某账户,分别充值。不久,张某发现被骗15000元。

套路解析

第一步:主动来电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包括姓名、手机号码以及所购商品、购物订单号、网络贷款等用户信息,寻找作案目标,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试探用户态度。

第二步:骗取信任

假冒客服与受害人联系,利用非法获取的用户信息骗取信任,以赔付货款、降低利率、帮助办理贷款、保养征信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按照设定好的套路进行操作。

第三步:骗取资金

向受害人发送链接,引导其进行屏幕共享操作后,输入银行卡号、密码以及验证码等相关信息,继而骗取资金。

警方提示

1.假如您接到自称平台客服的电话,一定不要轻信、更不要转账汇款,当您拿不准情况时,请直接拨打该平台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2.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微信、电话和短信,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账、汇款要求,务必要谨慎,一定要核实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转账、汇款。

3.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更不要在屏幕共享时输入银行卡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4.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110报警或拨打96110咨询。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Baidu
map